2)第十三章 科学在偷偷进步(一)_从酋长到球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初级水平理论知识的年轻人经过七年的时间已经成长起来。

  原本无序的、偶然的工匠技术的进步,也被大量的金钱和资本作担保的专利保护手段养育起来,闽城和南安拥有很多技术水平很高的工匠,拿着超额的薪水,拿着陈健的资本、党组织和资本集团联合背书的专利垄断的高价,与那些经过初级水平理论知识的年轻人组成了研发集团。

  正常的技术进步是资本有需求、某项发明有利可图、工匠尝试、发明出来、改进、资本拿去使用。

  这是一个漫长的周期,也是无预见性的正常的发展模式。

  但在闽郡的实用技术研究院则完全不同。陈健出钱,提出一个“设想”或是改进的方向,靠预估资本的需求提前准备,投入大量的金钱由工匠完成研发,方向确定地砸钱砸人。

  这是一种别处不可复制的办法,也是一种别人不可复制的办法,但这种“计划”式的研究方向对陈健来说是最好的选择,远好过无序的“自由”式发展。

  从他获得第一桶金之后,在这方面的投入一直没少,主要就是五件事。

  精密的天平、在学宫展示过的玻璃的蒸汽机模型的现实化、航海钟、新式的泵式的非风箱式的鼓风机、可控移动的脚踏式或是水力的镗床。

  这五件极为烧钱耗人的事,每年的资金保障都是充足的,不断有通过工匠认证的外敌工匠慕名而来,加入到这五件事的研发之中。

  除了这些之外,还有一大堆各式各样的项目,他出海前最重要的叮嘱就是这方面的钱不要断绝,各式各样的改进都要持续投入。

  这些项目到底进行的怎么样了他还不清楚,但他相信走的不会太慢。工匠与科学之间的关系,需要有人归纳,也需要有人利用科学变为技术,系统的初级力学让这一切结合的速度变得更快。

  在前往那里之前,陈健先翻阅了出海这几年发表的科学方面的文章,这些东西有专门的人收集整理,可以说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没有落下。

  在他出海的这几年,学术界出了很多事,一场场的争论不可避免,而基于那些基础理论的东西造成的研究加速也可以明显低感觉出来。

  这些书本和小册子大致翻阅了一遍后,陈健确信的是科学圈内出了两件大事。

  在出海之前,陈健在学宫做过小球斜面下滑的实验,讲了七八天定义了质量这个哲学上的概念,算出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,给出了万有引力这个定理的猜想。

  到如今,这一切被基础定义的东西已经开始发力,并在这些基础定义之内不断完善。

  但很多东西陈健只是开了个头,挖了个大坑陷进去许多的人,拍拍屁股出了海。陷入坑中的人却不以为苦,相反还为坑中那些烦躁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。

  关于重力加速度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ue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