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21 姚淮_地中行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问题不过分。

  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小郑从后视镜看了他一眼:“单名一个‘淮’,淮河的淮。”

  历中行了然地点头,江淮江淮,果然是一家人。兀地记起自己昨天的揣测,不禁尬得挠了挠后脑勺。昨天姚江回去的时候幸好没问,不然真是大乌龙。

  说着话就出了县城,之后的路,小郑也不熟,手机安在支架上跟着北斗导航走。窗外出现了茵绒田地,正是麦芒吐穗的时节,仿佛带着宣纸的毛边。绿毯间嵌了碧蓝瓦片似的池塘,蓝色球形水泵浮在塘中央,似悬于云际。远处丘陵起伏,云雾半隐。

  走了四十多分钟,导航提示前方五十米右拐,放眼望去,只此一条笔直的公路,高于左右两岸。历中行田野经验丰富,刚升起些顾虑,小郑打着盘变了方向,车体弹跳两下,驶下公路。

  下面是条乡间小路,宽度仅容一车,且是明显的“半成品”,路面铺满了碎石子,大概还没来得及铺水泥,看车轮碾下去的动静,至少厚三十公分,行进其上,如趟水泥池沼。不仅艰难,而且颠簸,车速降成龟爬,历中行还是被摇晃得需要扶前座靠背稳住身体。

  小郑对自己给领导开车至今的职业生涯很有信心:“历教授您放心,路虽然难走了点,我一定给您送到!姚县吩咐了,管去管回!”

  历中行好脾气地冲他笑笑。

  龟速爬行了二十多分钟,绕过树木遮挡之后,是一片较高的台地,最高的土岗拔地近三米,还留有旱作耕种的痕迹,历中行一眼瞅见了土岗边缘的探方,下了车就直奔那里。他步伐矫健,于土地间穿行无阻,小郑停好车之后已然跟不上了,只能远远缀着。

  问了一个队员,此地负责人是省考古所的潘队长,历中行读到过他关于东周楚城的论文,文中可见理论扎实、实践丰富,但未曾谋面。队员带他绕夯土基走了小半圈,找到潘队长。

  潘队长四十岁上下,敦实和善,一听“历中行”三个字,喜出望外,连称久仰,关心地问他大老远过来有何贵干,不顾满身尘土,拉着他就要回营地给倒茶喝。历中行有点受宠若惊。

  他天天和土地打交道,躲进小楼成一统,哪管春夏与秋冬。在北京、河梁两地久未经历这样的礼遇,历教授早忘了自己六七年前已是考古界响当当的后起之秀,离京后,又先后坐镇数座大墓的开掘,时也命也,煌煌履历,放在同研究方向的同行中,毋庸置疑的第一人。

  他按住潘队长,说喝茶不急,急着找人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ue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