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30章 现代女性的审美观_女性心理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印象”。《红楼梦》中的林黛玉,在贾宝玉眼里是一个美人,但对于贾府的仆人焦大来说,他不会欣赏弱不禁风的林妹妹,而是看重能操持繁重家务并具有健壮体魄的女性。剥削阶级常以豪华奢侈为美,劳动人民则以勤俭节约为美,也突出地表现了审美评价的阶级性。

  4.个体性

 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,不仅受时代、阶级、民族的影响和制约,还受个人特定的生活环境、社会阅历,以及个人气质、性格、能力、趣味等因素的影响,从而形成了审美的个体性差异。比如,同是欣赏菊花,陶渊明和李清照的感受却是两样。陶渊明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是写远离尘世的安然乐趣,而李清照《醉花阴》中的“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莫道不消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”则是表达心中的苦闷与忧伤。生活中,当人们异口同声地称赞某个对象很美时,他们所说的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,每个人的心理感受都有其独特的个人特征,而且同一个人的心理感受,也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。例如,同是一个李白,写同一个长江之行,心境好时,写出了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”的名句,表达自己欢快的心情;但在他心境不好时,却写出了“三朝上黄牛,三暮行太迟,三朝又三暮,不觉鬓成丝”的诗句,表现出忧愁的心情。两种心境,两种不同的审美感受,反映了个体审美趣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,显示出审美观中鲜明的个性色彩。

  审美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、民族性、阶级性和个体性差异,这正反映出了人们审美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。在审美中,我们既应重视差异,又要看到美的普遍的客观标准。尤其是个体,应不断加强审美修养,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,避免把庸俗当作高雅,将病态视为优美,把落后看成时尚,切忌以个人的好恶去偏袒低级的、落后的、怪异的和不健康的趣味。树立科学健康的审美观,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需要。

  二、中国女性形体审美的演变

  虽然有的美术评论家说中国近代之前没有人体艺术,但是通过史料、考古发现、文艺作品等手段综合研究,学者刘慧英提出,中国女性形体审美的演变分为六个时期:

  (一)女娲补天与中国史前“维纳斯”

  女娲是中国史前时代流传下来的最重要、最古老的女性神话人物,女娲和她的伙伴们的神话业绩,反映着整个史前时代两性关系的变迁和女性形象。

  女娲形象如何呢?汉代的画像石刻“伏羲和女娲”以及有关神话中女娲的人首蛇身形象,显然是一种图腾。能略显其貌的是近年来出土和发现的一些史前雕塑和壁画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ue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